贵州省建立“兵支书”区域产业联盟助力乡村振兴财经

2021-09-12

“赵主任,广州这边对蔬菜的需求量很大,咱们山京村赶快组织人员采摘辣椒、茄子,抓紧时间运过来。”9月初,正是辣椒丰产期,贵州省军创企业、某贸易公司负责人陈学兰开启了“连轴转”模式。

“手机一整天都连着充电宝,电话没断过。”陈学兰告诉记者,作为服务贵州省“兵支书”区域产业联盟的平台公司负责人,他的职责是在各大中城市考察和拓展市场,推销联盟内“兵支书”产业村的优质产品。

接到陈学兰的电话,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山京村村主任、“兵支书”赵宇飞喜上眉梢,带着村里的民兵骨干立即行动起来。没几天,山京村的新鲜蔬菜就飞出大山,端上了广州市民的餐桌。赵宇飞告诉记者,加入“兵支书”区域产业联盟不到3个月,村里已通过联盟平台销售蔬菜120余吨,村民的“钱袋子”鼓了起来,带动了全村蔬菜产业、养殖产业的发展。

受益的不只是山京村。贵州省“兵支书”区域产业联盟成立以来,仅安顺市就有39个产业村加盟。通过联盟展厅展示、平台对接等方式,各产业村农特产品销售额达200余万元。

2018年以来,安顺市先后选拔近千名退役军人担任村支书、村主任或“两委”委员,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“兵支书”。在脱贫攻坚战场上,“兵支书”们发挥退役军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带领群众埋头苦干、攻坚克难,成为当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决战脱贫攻坚的“排头兵”。2020年11月,安顺市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,全面脱贫摘帽。年底,安顺“兵支书”脱贫攻坚代表队荣获年度全国“最美退役军人”先进集体。

脱贫之后“不歇脚”,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。安顺军地引导激励“兵支书”们继续发扬优良作风,以新的姿态在新的战场再立新功。乡村振兴,关键是产业振兴。为助力“兵支书”发展集体经济,进一步深化与拥军企业的交流合作,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5月20日,贵州省“兵支书”区域产业联盟应运而生。联盟通过建立产销联结机制、支持专项贷款、打造电商平台、出台专项政策措施等方式,为“兵支书”提供从产业扶持到生产销售的产业发展“全周期”服务,同时建立起交流平台,打造“兵支书”模式2.0版。

“昨天又有个公司直接联系我,商量下个月的订单,包括2吨黄瓜、3吨茄子、5吨冬瓜……这是我们村本月收到的第三个订单了。”9月6日,西秀区旧州镇旧九产业带“兵支书”林显才兴奋地告诉记者。

林显才退役返乡后担任茶岭村“兵支书”,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村产业,把一个曾负债累累的省级一类贫困村变成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0万元的先进村。前不久,为推动旧州镇西片区产业发展,带动周边村寨共同致富,该镇决定发展旧九产业带,由茶岭村党支部牵头,将地域相邻、产业相近的茶岭村、新寨村以及茶岭初心种植养殖合作社3个党支部联合,组建旧九产业带联村党总支,林显才再次当上了“排头兵”。他带领产业带近300名退役军人共同奋斗,发展嫁接苗2800亩、茶叶4000亩、辣椒3000亩……初步形成了“水中有鱼、山上有茶、林下有菇、地里有菜”的农旅一体融合发展模式。“‘家业’大了,‘当家’也更难了!”林显才直言,乡亲们劳动致富的积极性高涨,可就怕增产不增收,动辄几十吨的生鲜产品,寻找销路谈何容易?就在林显才一筹莫展之际,8月,“兵支书”产业联盟主动联系他,帮他对接企业推销产品。随着订单源源不断飞来,林显才信心更足了:“下一步,我们要更好发挥退役军人的带头作用,广泛推广联村产业,争取覆盖旧州镇14个村居,努力实现共同富裕!”

“建立‘兵支书’区域产业联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效探索和尝试。”安顺军分区政委闫海告诉记者,当前,安顺军地以联盟为载体,依托“退役军人e贷”“兵支书e贷”等服务,持续加大对“兵支书”的产业扶持力度。在做好“黔货出山进军营”的同时,在“一码贵州”“融e购”“善融商务”等平台开设专区,拓宽“兵支书”产业村的产品销路。此外,安顺军分区还探索搭建贵州省“兵支书”区域产业联盟综合服务网络平台,打造“兵支书”专属电商平台,帮助“兵支书”解难题、办实事。

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负责同志告诉记者,退役军人事务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》要求,各地各部门要围绕拓宽就业渠道、强化培育赋能、加强政策支持、优化服务保障等方面,结合实际情况,拿出管用措施,积极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。贵州省正在推广安顺“兵支书”经验做法,计划在全省打造100个“兵支书”农特产品品牌、1000个“兵支书”乡村振兴工作示范点,以点带面,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。

(责编:陈羽、黄子娟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1
3